购彩中心下载!

为什么古人总是把自己等同于世界?_外界_事物_关系

购彩中心下载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购彩中心下载 > 新闻动态 >
为什么古人总是把自己等同于世界?_外界_事物_关系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28

古人总是把自己等同于世界,或者说在自己的认知观念里,世界与我是融为一体的。倘若上升到古代哲学的层面,就叫做天人合一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古人讲究,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,不可“焚林而猎,涸泽而渔。”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,尤其要注意和动植物的和谐相处,不能赶尽杀绝,不然人类生存就会受到威胁。不仅如此,古人还喜欢把自己等同于自然。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,盘古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。开天辟地以后,盘古倒下来。头颅和骨骼化为山脉,毛发化为森林。两颗眼睛化成了日月,经络血脉化成了江河湖海。从这个神话开始,古人有了把自己等同于天地万物的认识,认为天地万物就在身内,不在身外。道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想法,认为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,当人在“致虚静,守静笃”的境界中,会发现自己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。长期这样静坐,就可以达到修身修心的目的,甚至飘飘欲仙。其实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一种主观观念,并不是真的融为一体。佛家的理念也有这方面的倾向,就是在静默观照之中,人会变得智慧起来,看到三界芸芸众生,好像世界在身内,不在身外。这种主观感受是任何静观的人都能够体会到的,只要那么一想,就觉得是那么回事。其实人的眼睛就像镜子一样,可以映照大千世界所有的事物。人在看外界事物的时候,会把主观情感移注到外界事物上,让外界事物带有了人的情感,其实外界事物是客观的,并不带有人的情感,只不过人对外界事物进行了主体关照。如此一来,外界事物就等于是人的精神镜像,而不单单是外界事物本身那么简单。

展开剩余70%

古代没有太多的科学技术,人们不会还原原子、分子结构,也不会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。他们在主体关照外界事物的过程中,会把主观情感和外界事物融为一体,产生强烈的共情。连同孙悟空都会使用法天象地的法术,就是身体突然增大,顶天立地,就可以给对手造成强烈的震慑力。就像变形金刚一样,突然变化了形体,组合起来,顶天立地,就变得非常强大。古人在关照自然的过程中,会把主体精神投射到自然中去,认为自己等同于世界。即便古人没知识,没文化,也照样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主体观照,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自然,而自然并非他们理解的那个样子。就好像孩子认为羊吃草吃得很香甜,自己也要去吃草,结果吃一口就吐了。孩子不理解羊为什么吃草吃得那么香?自己为什么不能吃草?人和羊是不一样的,人眼中的世界和羊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,甚至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。但人对自己眼中的世界深信不疑,总是认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,别人看到的有可能是错误的,甚至还要互相说服。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认知的偏见里,甚至活在自己主观世界里,很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世界。

古人理解世界的观念比较朴素,总是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,自己主体精神关照的也是真实可靠的。那时候“共情”这个词语还没有出现,但几乎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共情。越是这样,古人越容易把自己等同于自然,认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。这种观念发展到现在,变成了一种环保主义的观念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,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大同小异。很多人评价国际关系,总是按照邻里之间的关系来评价,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评价,似乎没有太大的差距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,俗话说,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”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利益关系,看似比较和谐,其实都是平时互相帮助中建立起来的关系。互惠互利才是建立关系的基础,没有这样的基础,那么关系就疏远了,甚至根本建立不起任何联系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,是靠利益建立起来的,而不是仅仅凭借仁义道德说教来建立起来。通过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人类关系,进而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差错。

从人性角度来说,孩子出生之后就容易把外界事物等同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也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世界。释迦牟尼出生之后,指天画地,唯我独尊,其实象征了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的认识。因为孩子认识范围是有限的,只会看到眼前的一小片天地,就认为自己可以完全占据这一片小天地,甚至认为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,伸手就可以摸到东西,摸不到,父母就会给拿到眼前。孩子慢慢长大以后,会发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,发现世界的广大,进而觉得自身很渺小,而不再等同于世界。倘若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,就很可能把自己等同于这片小小的天地。不但要建设这片小天地,布置起来颇具个人风格,而且不喜欢他人随便进入,就好像老虎和狼群划分势力范围一样,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,猎捕食物,生存下去,不允许其他的猛兽进入。人生活在自己的小房子里,会布置自己的房间,会把房间设为私人领地,把自己的院子视为私人领地,不允许他人随便进入。可以说,这样的人在自己活动的领域,实现了一定的自由,等于称霸自己活动的领域,也把自己等同于自己拥有的空间。

古人大多是农民,没知识,没文化,要遵从社会丛林法则,认为强者为尊,有抢地盘的心理。他们要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称王称霸,以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外界事物,以自己的人际关系来衡量邻里关系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似乎验证了自己就是世界的道理。这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从人性角度出发的偏差,很容易让每一个人自大,也很容易让每一个人飘飘然,不做实地调查研究。主观上认为自己和天地万物为一,符合道家亲近自然的思想,有利于修身养性,但要真的把自己等同于世界,就有些可笑了,在具体做事过程中,还是需要调查研究,而不能像道家那样潇洒自然了。

发布于:河北省